top of page

​福興商

「當時整個志學區,大概只有我們這一家(柑仔店),唯一的一家。」

福興.png

從零的東華到現在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有一家附在志學街上又不太顯眼的柑仔店,默默的見證著東華的成長。乍看灰灰暗暗的門口,卻有兩隻小可愛慵懶的躺著。一隻叫嘴嘴,一隻叫小不點,彩色的嘴嘴很高冷,黑白色的小不點卻很活潑,它們都各有吸引力,也是店裡的招財貓。

 

  抬頭一看,貨架上方分別的有一個又一個的小區域,有文具百貨啊、餅乾糖果啊、還有五金等的小角落;都有一些小分類。貨價上的都是放著阿嬤親手擺放整齊的貨品。雖然每項物件的數量都不多,但阿嬤還是用心堅持的把每個貨品一一上架,希望客人們都能在第一時間按區域分類並選擇到自己想買的貨品。雖然如此,「我們現在有一點像半退休狀態,顧著(店)、看電視,然後殺時間、跟人家聊天。」他們生活還是很有愛、隨和的。

七十多歲的阿嬤每天早上起來就營業了,直到下午一點到三點就是阿嬤的小睡時刻,晚上就由她兒子接替營業。阿嬤午睡醒來後就會迫不及待的等待兩個可愛活潑的小孫子從東華幼兒園回到店裡玩耍、聊天等。到晚上飯點一家人就會從家裡面搬來一張麻雀桌,搬幾張椅子就坐在店門口附近空位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有說有笑、共聚天倫之樂,寫意且幸福。

 

  其實店家「福興」這個名字是取自一個簡單的取法;「福」是取自阿嬤的丈夫名字,而「興」就是兒子的名字。兒子補充柑仔店就是「一個鄰居隔壁的資訊交換站。」鄰居喜歡到家附近的柑仔店把一些社區遇到的事情都在柑仔店分享,把消息擴散出去。「我們以前去柑仔店買東西是秤斤算兩的。」如果都想嘗每一個口味的糖果,只有柑仔店才能讓你一顆一個口味的去買;相反如果你在超商買的就要買好幾大包的糖果了。所以可以在柑仔店裡找到一些可以零售的商品,數量也不用像連鎖超商或便利店般大量的買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兒子在採訪快結束的時候有感嘆說認為人情味是不會變淡,他覺得在現今時代裡「可是會發揮人情味的地方會越來越少。」這一點是他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也是讓尚好士多覺得柑仔店之所以珍貴的原因。

bottom of page